(本文是发布在 前博客 的文章的镜像。其中部分措辞可能会显得别扭。)
太长不看:博客迁移至 https://renyuneyun.gitlab.io/ ;wikiblog废弃;在is-programmer的博客或许仍会同步更新技术相关文章。
博客在is-programmer安家很久了,稍微一算已有八年。回头看看,这八年我经历了许多事情,国际互联网也经历了很多事情。不说其他,单单是对隐私的要求便已经比八年前强了许多。
而is-programmer平台已经很久没人维护了( 百合仙子的这篇博文 有更多一点信息),其令人担心的有两点: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主要是指https。因为网站登录需要输入密码,没有加密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有心人窃取到。很不幸,这个平台的登录并没有自己在应用层进行加密(忽然想到了之前自己本科学校WiFi登录的密码是用base64转换了一遍权当加密),所以随便一监听就能拿到完整的用户名和密码。(因而我也将我在这里的密码改成了一个万一真的被他人窃取到也影响不大的。)
而对可用性的担心则是在于万一服务器或DNS解析停止工作(比如没有续费),那么该如何将自己的数据导出并搬迁到其他地方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我每次发布新的博文后都会wget -R一遍,但由于数据不是结构化存储的,所以对于迁移到其他平台的方便程度还是有所担心的。(很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网站居然还在正常工作。)
所以,在考虑一段时间以后,决定要将博客迁移,改成静态网站。其主要因素有二:
- 静态网站托管服务有很多,而且再度迁移的成本很低;
- 数据是纯文本,放在自己手里,可以用git之类管理,分布式保存,基本不用担心丢失。
在定下基调之后我就在查看各种静态网站生成软件。在staticgen.com的列表中看了一遍,基本都是JS的天下(还有GitHub所推的Jekyll,Ruby写的),而恰恰我既没学过JS又不喜欢JS(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它的S),所以给我留下的可选项就不多了。简单看过,也就剩下Hugo、Pelican等寥寥几个可选项目。而Hugo不支持插件,所以虽然Go的效率比Python高得多而且Hugo的星更多,我也不太想选用。
之后就是对Pelican的简单试用,但由于官方文档和我习惯不同,未果。而这时候,正好想起来之前(按当时的视角:两个月前)偶然发现并且在用的TiddlyWiki,于是去多方查找用TiddlyWiki做博客的可能性。几乎顺理成章地,去年(2018年)6月开始逐步尝试将TiddlyWiki弄成博客(并且发了 一篇博文 记录)。其最主要的好处是wiki和blog的结合,并且我自己给它也直接命名为wikiblog。然而最后,在去年秋冬之际,终于发现TiddlyWiki还是不合适(一大因素是没有合适做博客的主题),还是需要转向其他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于是又回到staticgen.com,看了一圈还是Pelican。正好当时有另一样东西打算弄成静态网站,索性直接上Pelican去做它。然后就是看教程、查资料,完成了基本功能,但很多地方并不明白。在向 farseerfc 问了一些问题以后,算是基本弄明白了插件、主题要怎么设置(以及最坑爹的,pelicanconf.py和publishconf.py这俩!文!件!),完成了当时手上的事。但由于没有找到合心意的主题,内心中对是否要用Pelican还是有一些犹豫。
再后来,由于一些我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决定就用Pelican了,毕竟我还是比较喜欢ReStructuredText的。虽然一些静态博客必然会有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不影响这个方向。在断断续续折腾了两个月后,最终决定就用Pelican了。但这一段时间的折腾同时让我意识到,无论怎样,还是不得不去做一点前端的事情,不然插件和主题都没法定制。
前些日子终于将之前发布在wikiblog上的文章(主要是Rust教程相关几篇)转移至了Pelican下,故而正式决定要将博客迁至新地址: https://renyuneyun.gitlab.io/ 。同时,之前的wikiblog也将废弃。
但毕竟在is-programmer安家许久,告别还是要的。之后如果博客中有技术相关文章,或许也还会随后更新/镜像至is-programmer。
您可以在Hypothesis上的該群組內進行評論,或使用下面的Disqus評論。